“以前,我们镇纪委没有独立办公室,也没有专门的电脑、打印机、执法记录仪设备,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。”一名乡镇纪委书记说。“现在好了,乡镇纪委‘三化’建设后,场所、人员、设备都到位了,还通过参加业务培训,提高了履职能力,调动了工作积极性。”
今年以来,佳县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省、市纪委监委关于纪检监察机关“三化”建设要求,着力强化基础设施和组织保障,不断提升依规依纪依法履职能力,以“三化”建设实际成效提升纪检监察工作质效。
加强硬件建设,打造标准化阵地
“之前的办公场所分散,科室间交流不方便,谈话室与办公区离得远,而且数量又少,使用上也有些紧张。通过办公区的搬迁,新办公场所环境焕然一新,功能完善,设施一应俱全,特别是统一集中办公后,方便业务交流沟通,进而提高了办案效率……”县纪委监委一名办案人员说。
为进一步提升硬件标准化水平,县纪委监委将设施较新、空闲办公室较多的省际收费站原办公楼改建为纪委监委新办公楼,并以此次改建为依托,办公区域全部设施完成标准化设置,统一配备办公设备、实现办公场所设施整体统一、简洁明亮。同时,共建成一般谈话室4间、标准谈话室2间、清风谈话室3间、医务室1间、暂存财务保管室1间、监控室1间,来访接待与信访办公分设。组织开展镇(街)纪检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现场观摩暨工作推进会,并研究制定《镇(街)纪检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指导方案》。在全县12个镇(街)设置标准谈话室、一般谈话室、纪委办公室各一间,并要求纪委书记全部独立办公,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并上墙公示。按照统一标准,均配备了执法记录仪、照相机、电脑、打印机等必备办公办案专用设备。
与此同时,县纪委监委在神泉堡革命旧址上深入建设廉政教育基地,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廉政楷模身上见贤思齐,从反面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训,筑牢信仰之基,紧绷法纪之弦。
健全工作机制,推进工作运行规范化
县纪委监委成立“三化”建设领导小组,健全工作组织保障,制定印发了加强县镇纪检监察机关“三化”建设《任务分工》通知,文件明确工作要求,细化工作任务,切实把“三化”建设各项工作抓紧抓实。建立县纪委常委、监委委员包抓乡镇纪检监察的工作推进机制,不定期对13个镇(街)纪委、10个派驻机构“三化”建设工作进行监督检查,对于落实较差的,由县纪委监委一把手约谈镇(街)主要负责人,并下发“三化”建设督办函,指出问题,明确措施,限期整改。
同时制定《派驻纪检监察组工作办法》,进一步规范派驻机构工作机制、工作程序和考核激励等办法;制定《问题线索管理办法》,加强线索管理处置,进一步规范检举控告接收、受理、办理和处置程序;制定《审查调查措施文书使用管理暂行办法》,规范审查调查措施文书的使用和管理。严格执行审批程序,统一制定文书模板,分别编制县镇纪委模拟卷各一套。
为进一步规范审查调查工作,提高办案水平,在全县组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学习活动,目前已对6个镇纪委完成案件评查工作,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54条。
提高干部素质,推进干部队伍专业化
“做好新的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,健全制度是基础,关键是在于人,推进纪检监察机关‘三化’建设,要从‘人’字入手,打造高素质专业化队伍,才能把纪检工作做得更好。”县纪委监委负责人说。
自开展县乡镇纪委“三化”建设以来,县纪委监委加强领导班子建设,为10个派驻纪检监察组设纪检监察组长1名,副组长1名,副科级纪检监察员1名。同时全面配齐镇(街)纪委书记、纪委副书记、专职纪委委员,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。今年以来,累计轮岗、交流和任用干部35人。
人员到位后,提升业务能力是关键。县纪委监委选派业务骨干参加省纪委监委业务培训班;组织全体干部分批次参加市纪委监委组织的3天以上脱产培训。扎实开展县纪委监委全员培训,邀请市纪委监委业务骨干和本机关人员进行专题授课,既有理论方面系统学习,也有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,有针对性补齐短板,打牢依规依纪依法履职基础,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。
与此同时,常态化业务学习不间断,每周一全体集中学习例会、组织开展“夜校”专题研讨学习小班制。此外,结合第四个纪律教育宣传月活动举办“知廉洁、严纪律”党纪法规知识竞赛1次;结合审查调查安全建设年活动,组织开展业务培训5期,业务测试3次。
下一步,县纪委监委将持续以“三化”建设为抓手,公开遴选一批有法律、会计、计算机专业以及有公、检、法工作经历的干部,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干部能力素质,大力发扬敢于斗争、善于斗争精神,全面推进全县纪检监察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。